市級

【市級指定:天然紀念物及史跡】佐事川嶺凝灰岩層及佐事川陣地壕

 分佈於佐事川嶺的地層,相當於沖繩縣南部基岩的島尻層群。在指定地點可以確認島尻層群內的兩塊凝灰岩層。進一步通過凝灰岩層很容易推斷出,地層形成時的古老環境,例如朝向頂部的凝灰砂岩、泥岩以及顯示沉積變化。 凝灰岩層的存在證明了海底火山活動與宮古島的形成有關。另外,在指定地點內,還確認了島尻層群與琉球石灰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史跡】阿拉夫遺跡

阿拉夫遺跡(2800年前~1900年前)形成於宮古島東部的新城海岸的海岸沙丘地之上,是無土器時代即先島先史時代後期(繩文時代晚期~彌生時代)的遺跡。 該遺跡位於朝北約800公尺長的沙丘上,前方海域珊瑚礁旺盛,後方陸地隔著低地帶是一面海拔為80公尺以上的陡峭山坡。山坡中部有一處由泥岩層和琉球石灰岩層構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史跡】大立大殿巨石墓

「大立大殿巨石墓」據說,是15世紀後期擔任宮古島首長的大立大殿之墳墓。四方由切割成長方形的石灰岩圍起,上方蓋有巨石,是宮古島特有的墳墓形態。 墓內供奉的大立大殿是1390年宮古島首次向中山朝貢的與那霸頭豐見親的孫子,作為15~16世紀養育統治宮古島的仲宗根豐見親的人物而聞名。該墓原來建於海岸懸崖的旁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有形民俗】帕恰的階梯

1970年以前,來間島上還沒有像樣的港口和車行道,送到島上的生活物資和人之間的交流,都要經過這條階梯。抵達島上的小船停靠在石階附近的海灘上,然後走上石階將物資運到村落。相反地,從島內向外界移動的人與物資也是走下這條石階,經過海灘運到外界。因為這條石階位於村落的東端,所以,島民一直稱之為 「帕恰(末端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史跡】舊西中共同製糖工場遺跡

舊西中共同製糖工場遺跡有一座於2013年被選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遺產的「舊西中共同製糖場煙囪」,不但象徵著宮古島的基礎產業「製糖業」,而且,作為沖繩縣內稀少的昭和前期製糖工場的遺跡得到高度評價。煙囪原來有兩座,如今只剩下其中一座,和鄰接的鍋爐冷卻用貯水槽。土地的邊界線上,還保留著當時為了整備田地而將周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有形文化財產(建築物)】Myaatsu墓

這座古墓繼承了宮古特有的巨石墓的形態,外圍部分使用規模為長7.6 公尺、寬10.6公尺、高2.2公尺的大型石塊堆積而成,正面設置石造拱門,石積技術十分精巧。內側有兩座石室,各由長2.8 公尺、寬3.4公尺、高40~50公尺左右的巨型石塊蓋成。 據說,在川滿大殿時代(16世紀前半期),加那濱建有構築下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天然紀念物(植物)】匍匐半插花

匍匐半插花是爵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大多生長於海岸崖下的沙地或石灰岩上。莖身平臥,節上生根,高達10公分左右。葉子對生,直徑約1~2公分,呈近圓形的橢圓形,兩面長有軟毛。莖枝頂端的穗狀花序生出2~3朵花,伴有花苞。白色的花朵直徑約1公分,含有4個雄蕊。果實為7~8公釐長的線形長橢圓。 國內只分布於宮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「乾隆三十六年大波」碑

與那霸前濱後方的丘陵地(俗稱:前山)上,有一座高64公分、寬29公分、厚14公分,由珊瑚石灰岩加工而成的石碑,屹立在臺座之上。碑文正面右側刻有「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十日大波」幾個字,中央刻有「宮國新里砂川友利」幾個字,可以判讀出。於乾隆36年3月10日(西元1771年4月20日),以石垣島東南海上的海底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天然紀念物(植物)】七指蕨

七指蕨是七指蕨科七指蕨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只有純種構成七指蕨屬,是一屬一種的植物。根狀莖粗壯,在地中橫走,地上莖筆直立起,高20~40公分,色澤深綠微軟。營養葉分為三叉,每葉又分裂為3~4叉。分裂後的葉片呈長橢圓形,葉長6~18公分,質地如同薄紙片,表面帶有光澤,葉子邊緣呈不規則的鋸齒形狀。孢子葉與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德國商船遇難之碑

ドイツ商船遭難之碑

1873年(明治6年)德國商船羅伯森號從福州出發前往澳大利亞,途中遇到颱風,被沖到宮國海上的大干瀨觸礁失事。宮國人在狂風巨浪中,不顧危險救助了遇難船員,在接下來的34天裡,親切周到地照顧他們,最後讓他們平安回國。德國政府感謝宮國人的救助行為,德國皇帝威廉Ⅰ世於1876年(明治9年)派遣軍艦到平良市親[…] 繼續閱讀 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