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跡

【市級指定:天然紀念物及史跡】佐事川嶺凝灰岩層及佐事川陣地壕

 分佈於佐事川嶺的地層,相當於沖繩縣南部基岩的島尻層群。在指定地點可以確認島尻層群內的兩塊凝灰岩層。進一步通過凝灰岩層很容易推斷出,地層形成時的古老環境,例如朝向頂部的凝灰砂岩、泥岩以及顯示沉積變化。 凝灰岩層的存在證明了海底火山活動與宮古島的形成有關。另外,在指定地點內,還確認了島尻層群與琉球石灰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史跡】阿拉夫遺跡

阿拉夫遺跡(2800年前~1900年前)形成於宮古島東部的新城海岸的海岸沙丘地之上,是無土器時代即先島先史時代後期(繩文時代晚期~彌生時代)的遺跡。 該遺跡位於朝北約800公尺長的沙丘上,前方海域珊瑚礁旺盛,後方陸地隔著低地帶是一面海拔為80公尺以上的陡峭山坡。山坡中部有一處由泥岩層和琉球石灰岩層構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史跡】大立大殿巨石墓

「大立大殿巨石墓」據說,是15世紀後期擔任宮古島首長的大立大殿之墳墓。四方由切割成長方形的石灰岩圍起,上方蓋有巨石,是宮古島特有的墳墓形態。 墓內供奉的大立大殿是1390年宮古島首次向中山朝貢的與那霸頭豐見親的孫子,作為15~16世紀養育統治宮古島的仲宗根豐見親的人物而聞名。該墓原來建於海岸懸崖的旁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級指定:史跡】舊西中共同製糖工場遺跡

舊西中共同製糖工場遺跡有一座於2013年被選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遺產的「舊西中共同製糖場煙囪」,不但象徵著宮古島的基礎產業「製糖業」,而且,作為沖繩縣內稀少的昭和前期製糖工場的遺跡得到高度評價。煙囪原來有兩座,如今只剩下其中一座,和鄰接的鍋爐冷卻用貯水槽。土地的邊界線上,還保留著當時為了整備田地而將周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「乾隆三十六年大波」碑

與那霸前濱後方的丘陵地(俗稱:前山)上,有一座高64公分、寬29公分、厚14公分,由珊瑚石灰岩加工而成的石碑,屹立在臺座之上。碑文正面右側刻有「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十日大波」幾個字,中央刻有「宮國新里砂川友利」幾個字,可以判讀出。於乾隆36年3月10日(西元1771年4月20日),以石垣島東南海上的海底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德國商船遇難之碑

ドイツ商船遭難之碑

1873年(明治6年)德國商船羅伯森號從福州出發前往澳大利亞,途中遇到颱風,被沖到宮國海上的大干瀨觸礁失事。宮國人在狂風巨浪中,不顧危險救助了遇難船員,在接下來的34天裡,親切周到地照顧他們,最後讓他們平安回國。德國政府感謝宮國人的救助行為,德國皇帝威廉Ⅰ世於1876年(明治9年)派遣軍艦到平良市親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阿媽井

アマ井

『雍正舊記』(1727 年)中有文記載:「阿媽井為洞井,掘年數不明」,與東邊的阿納井一樣都是宮國居民的重要水資源。從1956年到1962年為止,用抽水機在舊上野村內做成簡易水道,為村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 *雍正舊記中記載宮國村的河川有:側草川、但洞川、掘年數不相知、穴川、但洞川、掘年數同右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阿納井

アナ井

『雍正舊記』(1727 年)中有文記載:「東川為洞川,掘削年數不明」。 阿納井位於宮國村的崗哨遺跡以東,所以當時的官員都稱之為「東井」。在自來水得到普及之前,阿納井是維持宮國居民生活的重要水資源。 無論白天還是晚上,水井周圍一直有許多人聚集在那裡打水、洗衣服或洗澡,非常熱鬧。 ≫瀏覽Google地圖

【市指定:史跡】好善米伽伽瑪御嶽

好善ミガガマ御嶽

『宮古島記事仕次』中,有一篇名叫「久場嘉按司之女普門好善軼事」的文章。琉球人玉城愛慕久場嘉按司的獨生女普門好善,不久,两人誕生了一個男孩。玉城從八重山返回時,聽到好善對夜裡哭泣的兒子說道:「流浪人的兒子,為什麼要哭泣,快點停止,不要哭泣」,不由怒道:「我是商人,不是什麽流浪人!」,就奪過兒子回到了琉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史跡】忒麻卡城跡

テマカ城跡

據傳說,托由米亞從城邊字保良的東平安名崎扔了塊石頭,結果一夜之間就出現了石牆。直到大正時期還保存著6~7尺高的石牆,二戰後幾乎都被拆去當成了土木工程的材料。供奉在圍牆裡面的御嶽之神叫作雅麻托伽穆基。傳說,他數次與久場嘉按司交戰,最終力所不及,戰敗而死。上野的人們稱之為「忒麻卡Maki」,不知是表示牧[…] 繼續閱讀 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