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形文化遺產
【市級指定:有形民俗】帕恰的階梯
1970年以前,來間島上還沒有像樣的港口和車行道,送到島上的生活物資和人之間的交流,都要經過這條階梯。抵達島上的小船停靠在石階附近的海灘上,然後走上石階將物資運到村落。相反地,從島內向外界移動的人與物資也是走下這條石階,經過海灘運到外界。因為這條石階位於村落的東端,所以,島民一直稱之為 「帕恰(末端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級指定:有形文化財產(建築物)】Myaatsu墓
這座古墓繼承了宮古特有的巨石墓的形態,外圍部分使用規模為長7.6 公尺、寬10.6公尺、高2.2公尺的大型石塊堆積而成,正面設置石造拱門,石積技術十分精巧。內側有兩座石室,各由長2.8 公尺、寬3.4公尺、高40~50公尺左右的巨型石塊蓋成。 據說,在川滿大殿時代(16世紀前半期),加那濱建有構築下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古文書】河充家的系譜
河充氏是以川滿大殿為先祖,名字以「真」字開頭的系譜。該系譜由大殿的子孫洲鐮村落松村家保管。 系譜中記錄著第1代至第12代人物的出生日、職位名、死亡日等,字體分楷書、草書、正楷等多種形式。有幾處筆跡不同的地方,也許是後人將幾代人的記錄重新抄寫,或是本人親自譔寫,讓人讀來饒有興趣。親雲上(配親)、目差、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歷史資料】向裔氏本村家相關資料
名字的第一個漢字為「朝」字的血統在宮古被稱為「向裔氏」,屬於沖繩本島向姓的流派。該血統原來有好幾個,但現在,出生門第明瞭的只有兩個血統。一個是以浦添親方朝師和多良間的土原氏・計志真良之間出生的兒子・朝裔為先祖的家號「多良間」的血統。另外,一個是以北谷里之子朝乘(後來的內間親方)和洲鐮村百姓之女・比良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典籍】恩河里之子親雲上之墓碑
該墓碑建於舊番末期,比現存墓碑要古老一些。材料用的是砂岩(高62cm、橫33cm、上部寬5 ~ 14cm、下方17cm)。 碑文從右上方起刻有以下文字「支流長真氏恩河仁也、乾隆年間卒。向姓恩河里之子親雲上墓、同治十一年壬申在番同氏花城親雲上記」,下方描繪著蓮花花瓣的模樣。在這塊碑上,題字的花城親雲上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有形民俗】城邊的力石
二戰以前,每個村落都曾盛行較力比賽。相撲也是其中一個項目,「力石」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舉重。每個村落的青年會場(現在的公民館),都備有大小不一的兩個力石。在很少有娛樂的過去,做完農活的青年們,三三兩兩來到這裡,用力石來比賽誰的力氣大。據說,大的力石重70~80公斤,小的力石重50~60公斤。比賽方法有兩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典籍】本村家「報本」碑
這塊「報本」碑上的碑文是尚泰王時代的三司官向有恒(宜灣親方朝保),贈送給一門同族(向裔氏)的下地頭職向朝祥(本村朝祥・在任1851~76年)的禮物。這塊碑在何處建造和彫刻並不明瞭。 碑身使用直方形的石材,右上方刻有「同治甲子仲冬穀旦、向朝祥敬建、報本、向有恒書」等文字。 「報本」意思是「回報於本」,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建築物】平良第一小學的正門和石牆
平良第一小學的石牆建於1932年(昭和7年)左右,至今已經有73年的歷史。現在圍繞著學校用地的石牆南側一部分,因為校區擴大而消失了,包括當時正門在內的3面石牆保存狀態較好。通過這些石牆的間知堆法、布堆法等堆積方法可以瞭解當時高度的石造建築技術水平。二戰中,這個地區也遭到了空襲和艦炮轟擊等戰火的洗禮,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建築物】西突伽墓
益茂氏一族的墳墓分東西二座並排成列,俗稱「突伽墓」。 突伽是升斗的意思,突伽墓就像升斗一樣呈正方形,也有種說法是當時僱傭了許多壯丁,每挖出一升石頭需要消耗一升粟子,所以叫突伽墓。其特徵是向下挖掘岩盤,用空壕包圍拱門和周圍一帶。 一般來說,墓地帶屋頂的通用門是用石塊堆起,上部設置一塊岩石做成通道,但像[…] 繼續閱讀 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