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形民俗文化遺產等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川滿的棍棒舞

川滿的棍棒舞是流傳在川滿的消災解難之舞,島上的方言叫作「Bo・fu」。 傳聞該舞蹈的由來是在1686年左右,川滿村大肆流行瘟疫,村民們接連不斷死去。失去親人的家庭每天都沉浸在悲痛之中。村裡的幹部們對這種狀況深感憂慮,於是向神靈尋求解決方法,得到的回答是「向所有的御嶽許願」。就這樣,全體村民聚集起來,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新里的豐年祭

新里的豐年祭在舊曆6月的土禁日舉行,內容包括獅子舞、棍棒舞、女舞(抱舞和投舞)以及拔河等。豐年祭的起源並不是很清楚,有種說法是在1771年的「明和大海嘯」中,受到毀滅性打擊的村落,從原來位於海邊的元島移動到現在的位置後,得到重建。來自伊良部島等處移居到此的人們樹立他們的信仰,為了感謝五穀豐登和祈求村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宮國的大繩拔河

在宮國村落舊曆盂蘭盆節的一個節慶活動,使用名叫魚藤的植物為材料做成大繩,在宮國公民館前的大道上舉行。雙方分成「西里」と「東里」舉行拔河,結束後,青年們在公民館前的十字路口進行互相推擠的活動,取名叫德羅伊。接著男女老幼組成圓陣一起跳宮國的和聲舞直到深夜。這個大繩拔河是祈禱豐收的節慶活動,其起源不詳。但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野原的取升舞節(Masutoryaa)

在舊曆的8月15日,於上野地區野原舉行的豐年祭。上午,婦人們在大嶽御嶽內的祭拜所祈禱。傍晚,男子們在子、寅、午、申4處升元(收集貢租的地方)圍著酒菜進行共飲共食的禮儀。在公民館的廣場上,由年輕男子表演4組棒術,婦人表演舞蹈。婦人的舞蹈排成幾列縱隊,前列手持蒲扇,後列手抱四竹分別跳「抱舞」和「投舞」。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松原的獅子舞

每年舊曆5月4日舉行賽龍舟(海神祭)的時候,在名叫茲伽基的海岸邊廣場表演獅子舞來祈禱海上安全、漁獲豐收以及進行除魔的儀式。海上的儀式結束後,舞臺轉移到茲伽基廣場的慶祝宴會,接著就是舞獅的登場。舞獅分雄獅和雌獅兩頭,獅子舞由舞獅者和戲獅者以及三弦琴的伴奏組成。 舞獅者分操縱獅頭和獅尾两人,戲獅者是手持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荷川取的和聲舞

和聲舞在宮平良的荷川取地區,做為祈禱豐年、祈雨、男女的娛樂活動,自古一直相繼跳到今天。 據說,過去村裡的年輕男女做完一天的工作後,每晚聚集在宮金家的大道上歡跳到清晨。和聲舞的民謠中,含有許多祈禱豐年、祈雨、戀情以及諷刺世態等內容。參加荷川取和聲舞的舞蹈人數沒有特別的規定,聚集起來的村裡男女老幼都可自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池間島的宮古節

從每年舊曆8月~9月的甲午日算起3天內,在4處穆突(真謝、上桝、前屋、前里)進行的池間島最大的祭祀活動。 各個穆突的祭祀儀式,由虛歲在55歲以上的男性,組成的穆突奴亞們為中心的分階段年齡組織進行營運。 1981年(昭和56年)1月26日,做為沖繩縣選擇無形文化財產,池間島的宮古節成為選擇對象,並且通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上區的獅子舞

薩紫伽、烏贊米、扎拉次基、由那巴里、帕拿基夏等5個村落,據說於1892年(明治25年)做為下里添村,在行政上從下里村自治分離。當時,為了慶祝分村獨立,下里之主將下里村的守護神2頭舞獅贈送給下里添村。從那以後,下里添村每年在舊曆8月15日舉行豐年祭,表演獅子舞進獻給布恩米亞御嶽,上區的獅子舞做為當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比嘉的獅子舞

比嘉的獅子舞據說,開始於1913年(大正2年)。當時士族和平民圍繞著自由的土地發生所有權爭議,甚至發展到了訴訟事件。雙方擔心比嘉村落的將來,於是在1912年(明治45年)達成和解。為了記念這次和解,特別舉行了獅子舞・賽馬・相撲等慶祝活動。 這個活動又叫作「帕刺卡小伽次」(舊曆1月20日)。從那以後一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友利獅子舞

獅子舞的起源雖然不明,聽老人們説,大約已有250年的歷史。以前的人認為發生疫病、火災、乾旱等災害都是惡靈所為,村民拿著三尺長的棍棒全體出動,讓獅子走在最前面,一邊敲打著路邊的石牆和草木,一邊在村落內到處遊走。1830年左右起,每逢容易發生災害的夏季8月前後,為了除魔、消災、以及祈求健康、五穀豐登而通[…] 繼續閱讀 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