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良北路線
【市指定:史跡】住屋遺跡―俗称:住屋遺跡(俗稱:尻間)
住屋遺跡是大概在14~17世紀初期的村落遺跡。根據1982年(昭和57年)的两次挖掘調查結果,發現14世紀左右的竪坑式住居遺阯1座和16~17世紀初期的平地住居遺阯・石板住居遺阯・「圓形建築遺跡」・竪坑式爐遺阯・雨水井等遺跡。 出土的遺物中,有陶器碎片、石器(石錘、敲擊石)、貝殼製品(貝錘、貝匙)、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仲屋金盛巨石墓
「仲屋金盛巨石墓」位於忠導氏仲宗根家的東方、外間御嶽的北方,據說,是忠導氏一門的仲屋金盛的墳墓。由於墳墓的大半部分被埋在沙土中,其規模和形態並不明瞭,只有一塊長達210公分、寬120公分、厚22公分貌似石棺蓋子的巨石露出在外。仲屋金盛是16世紀初期宮古島的頭領仲宗根豐見親的嫡子,他有幾個弟弟名叫祭金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觀音堂經塚
觀音堂始建於1699年(康熙38年),做為定納船上下的安全祈願所,受到人們的崇敬。前廳的經塚是為數不多的以有形之物,來闡述佛教傳到宮古事蹟的遺跡之一。碑文的正面刻有「經咒嶺」,背面刻有「雍正丙辰冬白川氏惠道建焉」。雍正丙辰即1736年(雍正14年・乾隆元年),是觀音堂建成37年後的事情。 白川氏惠道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祥雲寺的石牆
祥雲寺是經薩摩藩提議,於1611年(萬曆39年)由山月和尚開山而成。當時的寺院範圍究竟有多大規模並不清楚,不過1685年(康熙24年)設定了住持的輪流制(每3年交換)後,根據推算寺院區域也逐漸得到了整備。 「球陽」史書中記載了1696年(康熙35年)的大地震時,石牆崩潰一事,可見從這時候起祥雲寺就已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漲水石板道
據説,18世紀初,宮古大力推行治山和土木工程,各村(字)的道路寬度得到拓寬、整修或是新建為2.5間(約4.5公尺)。1696年的大地震後,做為土木工程的一個環節,石板路也拓寬為2.5間,根據推斷是將治山事業中,開採的石頭切割後鋪成道路。 石板道沿著舊藩時代的市政廳所在地「藏元」南側,從漲水御嶽前,一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大川洞井
該洞井的挖掘年代雖然不明,但根據『雍正舊記』(1727 年)中,記載的「大川掘年數不相知歷代二成及大破候、康熙五拾六丁酉年修補牛馬之用水所」,可見1717年(康熙56年)時,進行過修補工程,18世紀初期大川洞井就已經存在了。 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,牛馬是主要的勞動力,所以,在眾多的井泉當中,做為牛馬專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漲水御嶽和石垣
漲水御嶽流傳著宮古島的創世神話和人蛇結婚等傳說,是尋求古代宮古人根源的重要御嶽。目黑盛的玄孫・仲宗根豐見親(忠導氏祖)於1500年,做為中山王府的先遣隊討伐八重山的遠彌計赤蜂時發誓,如果在神靈的守護下能夠大獲全勝,就修整神域、供奉神靈。南側的石牆就是他凱旋後,為記念戰勝而建築的,這些歷史在忠導氏本宗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歷史資料】忠導氏仲宗根家相關資料
以仲宗根豐見親為先祖的忠導氏,在舊藩時代具有與白川氏共同平分宮古有權有勢的名門。據說,仲宗根豐見親是和與那霸原交戰中獲勝,實現統一宮古的目黑盛豐見親之玄孫,也是取代白川氏第三代大立大殿,成為宮古主長的人物。 根據「球陽」記載,1500年仲宗根豐見親做為中山軍的先導,討伐八重山的遠彌計赤蜂時,立下戰功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典籍】產業界之恩人紀念碑
1925年(大正14年)7月,宮古神社建立之際,為了表彰奠定宮古產業界基礎的下地親雲上惠根、砂川親雲上旨屋、稻石刀自等三人的功績,於該神社內,立起的紀念碑。碑的形狀為高264cm、橫63cm、寬27cm的直方形混凝土結構。 碑文是當時以沖繩史研究者著稱的真境名安興撰寫的,碑的表面刻有文字,如下:「產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典籍】恩河里之子親雲上之墓碑
該墓碑建於舊番末期,比現存墓碑要古老一些。材料用的是砂岩(高62cm、橫33cm、上部寬5 ~ 14cm、下方17cm)。 碑文從右上方起刻有以下文字「支流長真氏恩河仁也、乾隆年間卒。向姓恩河里之子親雲上墓、同治十一年壬申在番同氏花城親雲上記」,下方描繪著蓮花花瓣的模樣。在這塊碑上,題字的花城親雲上[…] 繼續閱讀 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