縣級
【縣指定:史跡】長間家巨石墓

位於來間村落以南約800m處的長間家族的巨石墓,舊時稱之為來間大殿巨石墓,近代又叫作GUNSO巨石墓,一直沿用到大正時代。墳墓外表是一個東西約9m,南北約6.5m的長方形,高度為2.5m。上面由一塊3.5m×3m的大型石板蓋住。石柱上有槽溝痕跡,所以,認為上部曾架有木結構的建築物。墓的內部發現了,1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史跡】下地町的池田矼(石橋)

石橋位於崎田川河口附近,與國道390號線平行。據說這座石橋在琉球王國時代,與從平良經過久貝・松原、川滿通往洲鐮、上地、與那霸的主要道路的一部分下地矼道一起架設的。『雍正舊記』(1727年)中記錄著「池田矼、南北長20間、橫3間、高9尺5寸,在村北瀉陸原」。後來,不知何故遭到破壞的石橋於1817(嘉慶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史跡】野原嶽之靈石

靈石現在位於野原嶽的南側半山腰上,然而最初則被放在山頂附近的西北側斜面上。靈石由琉球石灰岩製成,外形為直徑110cm,高度135cm的圓柱形。傳說大約600年前,統治野原嶽一帶的大嶽按司以守護神的身份製做了這塊靈石,並立於野原嶽的山頂附近。當地稱這塊靈石為TAMAZARA御嶽,如今依然是信仰的對象。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史跡】上比屋山遺跡

位於砂川村落南側,高達40m的琉球石灰岩丘陵上,14~15世紀的遺跡,與南邊的砂川元島遺跡一起形成廣闊的村落遺跡。遺跡內出土了宮古式和八重山式的陶器及青瓷、沖繩産陶器、南蠻陶器等文物。其中青瓷的數量特別多,對此諸說紛紜,有該遺跡曾經是「倭寇的根據地」、「因貿易而繁榮的港口城市」、「貿易中轉地」等說法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史跡】高腰城跡

高腰城跡坐落在宮古島的東海岸,比嘉村落北面的丘陵(高113m)頂部。城跡的規模為東西約70m,南北約40m,用天然的石塊堆積而成的城壁基石留存至今。 『雍正舊記』(1727年)和『宮古島記事仕次』(1748年)等宮古舊記類中,明確記載著該城城主名叫高腰按司以及城的規模等事項。根據發掘調查,現已確認了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史跡】德國皇帝博愛紀念碑

屹立在漲水港附近市區的紀念碑是由德國皇帝威廉Ⅰ世於1876年(明治9年)3月20日命人建立,22日進行了揭幕式。1873年(明治6年)7月德國的商船羅伯特森號在宮古島的南邊海岸・宮國海上觸礁後,獲得了宮古人的救援,被救起的8名船員在1個多月的療養後,拿回自己的船隻回國了。 威廉Ⅰ世得知宮古人的救援活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有形民俗】喜佐真御嶽

位於距離下地的川滿村落200m的東南方,在『御嶽由來記』(1705年)和『琉球國由來記』(1713年)中,均有記錄,是一處有來歷的御嶽。傳說祭神名為真種子若按司,是浦島的神。 祭拜所由石牆包圍著,裡面有100多平公尺的庭院、石階、籠屋(閉門祈禱處)和御嶽等建築。舊曆6月的「山明」(開放山林)以外的日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有形民俗】城邊町友利的阿瑪井

位於城邊的字砂川和字友利的交界線上,毗鄰友利元島遺跡西側,一個自然洞穴的泉井。井口到出水口的深度約20m,在自然洞穴井泉中,屬於規模較大,水量也比較充足。 1965(昭和40)年在城邊還沒有普及水道的時候,這口泉井除了做為飲用水,還是人們維持日常生活,珍貴的水資源。打水是女性的日常工作,下到阿瑪井的[…] 繼續閱讀 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