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藝能和傳統工藝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友利獅子舞
獅子舞的起源雖然不明,聽老人們説,大約已有250年的歷史。以前的人認為發生疫病、火災、乾旱等災害都是惡靈所為,村民拿著三尺長的棍棒全體出動,讓獅子走在最前面,一邊敲打著路邊的石牆和草木,一邊在村落內到處遊走。1830年左右起,每逢容易發生災害的夏季8月前後,為了除魔、消災、以及祈求健康、五穀豐登而通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烏如伽和聲舞(Kuichaa)
和聲舞是整個宮古地區自古傳承至今的野外集體圓陣舞蹈。除了「和聲」之意以外,還有「祈求神之靈魂」的意思,男女老幼一體同心表現願望達成時的喜悅。據說,原來是在御嶽作為祈願豐年、祈求降雨時所跳的舞蹈,後來轉變為村裡的青年男女,聚集在一起時的歌舞活動。 烏如伽和聲舞是唯一屬於砂川村落的舞蹈。歌曲中表達了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友利和聲舞(Kuichaa)
以前,在村番所進行紡織工作的女性們,看到如葉子般層層相疊的白色浪花,不由聯想到上布的模樣,將希望小濱的砂子能夠變成粟米的心願,編成了和聲舞民謠。從白天的勞動中,得到了放鬆的年輕人們,聚集到夜晚的巷子裡歡歌起舞,譜寫出奇妙有趣的男女模樣。 友利的和聲舞首先跳麻恰布道姿(卷圓陣),全體舞者排成圓形隊伍,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選擇無形民俗】池間島的宮古節
從每年舊曆8月~9月的甲午日算起3天內,在4處穆突(真謝、上桝、前屋、前里)進行的池間島最大的祭祀活動。 各個穆突的祭祀儀式由虛歲在55歲以上的男性組成的穆突奴亞們為中心的分階段年齡組織進行運營。期間內,各個穆突的穆突奴亞們於清早4、5點鐘左右集合到穆突,相互斟酒乾杯,共度一段時間。 第2天清早,全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縣指定:有形民俗】上比屋御嶽的祭殿
位於砂川村落南方的上比屋山遺跡內有麥烏依比亞、庫斯烏依比亞、烏依烏斯3棟房屋,均是用來進行閉門祈禱的儀式,和祭殿內的石牆一起保存完好,對於瞭解宮古的村落祭祀,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。3棟房屋的側面都由琉球石灰岩堆積而成,高度為120 ~ 130cm左右,屬於屋簷比較低的建築物。每棟幾乎都朝南,內部面積為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國家指定:選擇無形民俗】野原的取升舞節(Masutoryaa)
在舊曆8月15日,於上野地區野原舉行的豐年祭。上午,婦女們在大城內的祭拜所祭拜,傍晚,男子們在4處升元(收集貢租的地方)圍著酒菜進行共飲共食的禮儀。在公民館的廣場上,由年輕男子表演4組棒術,婦女們表演舞蹈。婦女們的舞蹈排成幾列縱隊,前列手持蒲扇,後列手抱四竹分別跳「抱舞」和「投舞」,最後是跳卷舞與和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國家指定:無形民俗】宮古的和聲舞(Kuichaa)
宮古的和聲舞是傳承於宮古諸島各地的團體舞蹈。每逢豐年祭或祈雨時,或作為隨時娛樂,每個村落都會生龍活虎地邊跳邊舞。 和聲舞通常在野外由男女圍成一個圈子歌唱舞蹈。全體人員一邊和聲歌唱,一邊圍成圓圈,兩手前後左右揮舞,腳踩大地,歡樂地反復踏著舞步,不時還打著拍子。歌曲有祈禱五穀豐登的歌、祈雨歌、向戀人表達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國家選定:選定保存技術】苧麻線手工織
苧麻線手工織是把苧麻(蕁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・又叫Buu)的纖維用手工繫在一起,製成絲線的技術。苧麻線是宮古上布等織物的主要原料,從莖的表皮取出纖維後,撕成細條再用手工繫成長線。緯線(橫線)是將撕細的纖維根部和尖端搓起,不打結繫在一起。經線(竪線)則將撕細的2根纖維搓成1條。宮古・八重山諸島地區的許多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伊良部】伊拉烏塔沃伽尼
據說,塔沃伽尼是一個名叫唐金的人,首次將傳唱至當時的古代歌謠,進行整理並流傳給後代子孫。此外,伊拉烏塔沃伽尼和宮古突伽尼在旋律上存在著差異。喜慶酒席上經常會有人唱伊拉烏塔沃伽尼,歌曲的主題包括自然、戀愛、孝親、教育、人情等方面,均屬即興表演。現在比較大眾化的「伊良部突伽尼」是國吉源次於1960年代,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佐良濱宮古節
佐良濱宮古節從舊曆8月、9月的甲午日算起連續4天,以「穆突」為中心,佐良濱的所有居民都參加的盛大祭祀活動。宮古節主要在池間島、平良、西原的三個地區舉行。第1天叫作「阿拉比」;第2天叫作「恩那卡奴希」;第3天叫作「阿突奴希」;最後一天叫作「布突伊比」。 關於宮古節的由來有两種說法,一種說法是仲保屋的池[…] 繼續閱讀 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