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形文化遺產・天然紀念物等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荷川取的和聲舞

クイチャー

和聲舞在宮平良的荷川取地區,做為祈禱豐年、祈雨、男女的娛樂活動,自古一直相繼跳到今天。 據說,過去村裡的年輕男女做完一天的工作後,每晚聚集在宮金家的大道上歡跳到清晨。和聲舞的民謠中,含有許多祈禱豐年、祈雨、戀情以及諷刺世態等內容。參加荷川取和聲舞的舞蹈人數沒有特別的規定,聚集起來的村裡男女老幼都可自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池間島的宮古節

池間島のミャークヅツ

從每年舊曆8月~9月的甲午日算起3天內,在4處穆突(真謝、上桝、前屋、前里)進行的池間島最大的祭祀活動。 各個穆突的祭祀儀式,由虛歲在55歲以上的男性,組成的穆突奴亞們為中心的分階段年齡組織進行營運。 1981年(昭和56年)1月26日,做為沖繩縣選擇無形文化財產,池間島的宮古節成為選擇對象,並且通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天然紀念物(地質)】仲原化石

仲原化石

仲原化石是鯨魚的化石,該化石位於面向太平洋的斷崖(高度約50公尺)下的仲原東海岸沙灘上,直插在一塊直徑為3公尺,高2公尺的岩石上。從岩石上露出來的化石,全長有60公分,寬30公分,厚度20公分。這塊化石被認為是鬚鯨亞目動物,下顎骨的一部分。鬚鯨亞目中知名的動物,主要分布在全世界外洋的露脊鯨、小布氏鯨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天然紀念物(植物)】前井和御神木及其周圍的植物群落

前井と御神木その周辺の植物群落

前井是位於下里添的北部丘陵邊緣上的洞窟泉,自古做為下里添西部(扎拉次基、烏贊米)和長間南部居民的飲用水使用。在洞窟泉打水非常困難,而且不衛生,於是在1919年(大正8年)9月,改建為現在的竪坑式水井。當時有兩口井,南側是前井,北側是烏次巴拉井,現在只剩下了前井。 由於這口前井的水量較少,打一次水要花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上區的獅子舞

上区の獅子舞い

  薩紫伽、烏贊米、扎拉次基、由那巴里、帕拿基夏等5個村落,據說於1892年(明治25年)做為下里添村,在行政上從下里村自治分離。當時,為了慶祝分村獨立,下里之主將下里村的守護神2頭舞獅贈送給下里添村。從那以後,下里添村每年在舊曆8月15日舉行豐年祭,表演獅子舞進獻給布恩米亞御嶽,上區的獅子舞做為當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比嘉的獅子舞

比嘉の獅子舞い

比嘉的獅子舞據說,開始於1913年(大正2年)。當時士族和平民圍繞著自由的土地發生所有權爭議,甚至發展到了訴訟事件。雙方擔心比嘉村落的將來,於是在1912年(明治45年)達成和解。為了記念這次和解,特別舉行了獅子舞・賽馬・相撲等慶祝活動。 這個活動又叫作「帕刺卡小伽次」(舊曆1月20日)。從那以後一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友利獅子舞

友利獅子舞い

獅子舞的起源雖然不明,聽老人們説,大約已有250年的歷史。以前的人認為發生疫病、火災、乾旱等災害都是惡靈所為,村民拿著三尺長的棍棒全體出動,讓獅子走在最前面,一邊敲打著路邊的石牆和草木,一邊在村落內到處遊走。1830年左右起,每逢容易發生災害的夏季8月前後,為了除魔、消災、以及祈求健康、五穀豐登而通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烏如伽和聲舞(Kuichaa)

うるかクイチャー

和聲舞是整個宮古地區自古傳承至今的野外集體圓陣舞蹈。除了「和聲」之意以外,還有「祈求神之靈魂」的意思,男女老幼一體同心表現願望達成時的喜悅。據說,原來是在御嶽作為祈願豐年、祈求降雨時所跳的舞蹈,後來轉變為村裡的青年男女,聚集在一起時的歌舞活動。   烏如伽和聲舞是唯一屬於砂川村落的舞蹈。歌曲中表達了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市指定:無形民俗】友利和聲舞(Kuichaa)

クイチャー

以前,在村番所進行紡織工作的女性們,看到如葉子般層層相疊的白色浪花,不由聯想到上布的模樣,將希望小濱的砂子能夠變成粟米的心願,編成了和聲舞民謠。從白天的勞動中,得到了放鬆的年輕人們,聚集到夜晚的巷子裡歡歌起舞,譜寫出奇妙有趣的男女模樣。 友利的和聲舞首先跳麻恰布道姿(卷圓陣),全體舞者排成圓形隊伍,[…] 繼續閱讀 ⇒

【縣指定:天然記念物(植物)】國仲御嶽的植物群落

国仲御嶽の植物群落

位於國仲村落以東200m,毗鄰伊良部中學的東測。從正面的鳥居為起點,有一條寬約1.5m,長約90m的參道,盡頭是一個四方用石墻圍起來的廣場。廣場上有一座祠堂:石塊堆積起的墻壁和混凝土石板的屋頂,祠堂左右有獅子像。廣場四周生長着25~45cm高的福木、海岸衛矛、琉球黑檀、天竺桂、毛藥核果木等大樹。另外[…] 繼續閱讀 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