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遺產介紹
【市指定:史跡】下地仁屋利社的墓碑

1879年(明治12年)廢藩置縣的當時,下地仁屋利社在以舊藩吏為中心的強烈反對下,因為協助政府而被民眾殺害,遺體被扔到了腰原嶺的水坑裡,後來經警視派出所的成員,將其遺體埋葬在那霸的護國寺,這就是一般所說的「贊成事件」。利社最早贊成了新時代的到來,所以,該事件被叫作贊成事件。 根據碑文記載,7月8日他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住屋遺跡―俗称:住屋遺跡(俗稱:尻間)

住屋遺跡是大概在14~17世紀初期的村落遺跡。根據1982年(昭和57年)的两次挖掘調查結果,發現14世紀左右的竪坑式住居遺阯1座和16~17世紀初期的平地住居遺阯・石板住居遺阯・「圓形建築遺跡」・竪坑式爐遺阯・雨水井等遺跡。 出土的遺物中,有陶器碎片、石器(石錘、敲擊石)、貝殼製品(貝錘、貝匙)、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有形民俗】斯卡普亞御嶽

斯卡普亞御嶽所在的地區一帶叫宮國元島。斯卡普亞御嶽做為恩那夫卡節的發祥地,受到居民的尊崇。這個御嶽流傳著一個琉璃壺化身為白鶴飛來的傳說,而且在每年9月份從乙卯至未的3天內,有個不許把牛馬帶到外面,專心慶祝恩那夫卡節的習俗。這一帶的海岸殘留著昔日交易現場的痕跡。宮國元島出土了約500年前中國・明代的青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仲屋金盛巨石墓

「仲屋金盛巨石墓」位於忠導氏仲宗根家的東方、外間御嶽的北方,據說,是忠導氏一門的仲屋金盛的墳墓。由於墳墓的大半部分被埋在沙土中,其規模和形態並不明瞭,只有一塊長達210公分、寬120公分、厚22公分貌似石棺蓋子的巨石露出在外。仲屋金盛是16世紀初期宮古島的頭領仲宗根豐見親的嫡子,他有幾個弟弟名叫祭金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金志川泉

金志川泉是位於距離金志川豐見親的房屋遺跡以西150公尺左右的洞泉。水潭幾乎呈圓形,水深達1公尺左右。開口部到水潭之間,設有30級階梯。『雍正舊記』(1727年)中記載道:「金志川、但洞川、堀年数不相知」。『宮古・八重山两島繪圖帳』(1647年)的沃咯卡間切(7個村落)中,也有金志川村的名字。其他如「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瑪沐亞的房屋遺跡・織布場・墓

瑪沐亞的房屋遺跡位於保良元島南方約200公尺處的小丘陵上。現在,周圍的泥土已被除去,唯獨遺跡高高在上。織布場位於東平安名崎的保良漁港入口以西120公尺處北面岸壁上,現在只留下一個與2塊榻榻米大小相同的空洞。墳墓是從一塊位於該漁港入口以東180公尺處的休憩所,隔壁的巨石挖出來製成的。瑪沐亞的時代雖然不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觀音堂經塚

觀音堂始建於1699年(康熙38年),做為定納船上下的安全祈願所,受到人們的崇敬。前廳的經塚是為數不多的以有形之物,來闡述佛教傳到宮古事蹟的遺跡之一。碑文的正面刻有「經咒嶺」,背面刻有「雍正丙辰冬白川氏惠道建焉」。雍正丙辰即1736年(雍正14年・乾隆元年),是觀音堂建成37年後的事情。 白川氏惠道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祥雲寺的石牆

祥雲寺是經薩摩藩提議,於1611年(萬曆39年)由山月和尚開山而成。當時的寺院範圍究竟有多大規模並不清楚,不過1685年(康熙24年)設定了住持的輪流制(每3年交換)後,根據推算寺院區域也逐漸得到了整備。 「球陽」史書中記載了1696年(康熙35年)的大地震時,石牆崩潰一事,可見從這時候起祥雲寺就已[…] 繼續閱讀 ⇒
【市指定:史跡】漲水石板道

據説,18世紀初,宮古大力推行治山和土木工程,各村(字)的道路寬度得到拓寬、整修或是新建為2.5間(約4.5公尺)。1696年的大地震後,做為土木工程的一個環節,石板路也拓寬為2.5間,根據推斷是將治山事業中,開採的石頭切割後鋪成道路。 石板道沿著舊藩時代的市政廳所在地「藏元」南側,從漲水御嶽前,一[…] 繼續閱讀 ⇒